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

[轉載]氣候變遷下掌控水資源 飲料大廠犯眾怒

文/Martinne Geller 刊於路透社 2009年6月16日
編譯/游宜樺 刊於經濟日報(台灣) 2009年6月24日

地球上的水資源愈來愈稀少,人們不僅開始憂慮未來水價可能飆高,也擔心飲料業者為取得穩定供應的廉價用水,會想盡辦法掌控水源,成為「水霸」。因此,近年來生產瓶裝水的國際飲料大廠,經常成為當地居民或環保團體抵制的對象。

在紐約市的高級義大利餐廳Del Posto,饕客可以大啖130美元的鱸魚佐茴香甜椒主菜,也可享用每瓶3,600美元的Dom Perignon頂級香檳,卻無法喝到沛綠亞 (Perrier)或其他牌子的瓶裝礦泉水,原因是餐廳全面禁用。

可口可樂 印度到處碰壁

這家常可看到名流光顧的義大利餐廳,與舊金山、紐約市等地的許多餐廳同業一樣,都已全面杯葛瓶裝水,原因是礦泉水公司被指控霸佔或浪費水資源,形象大壞,成為眾矢之的。

Del Rosto餐廳老闆巴斯提尼奇說:「我們堅持使用本地水理由很明顯,大家也沒話說。瓶裝水必須包裝、運輸,加上全球運來運去,使用這些水實在愚蠢。」

可口可樂公司在南印度喀拉拉市(Kerala)的一座工廠,因當地乾旱缺水無法運作被迫關廠,招致眾多批評,指責該公司把當地水源「吸乾抹盡」。可口可樂堅稱乾旱並不是他們造成的,但仍然無法平息眾怒,全球抗議杯葛行動從英國串聯到北美,連與該公司合作長達半世紀的麻省史密斯大學,也決定在新合約競標中把可口可樂排除在外。

可口可樂公司全球水資源管理部門經理科區表示:「我們在當地失去的是營運的社會許可。」印度許多社區也陸續發起運動,要把可口可樂一腳踢出去。

環保殺手 負面觀感成形
環保隱憂讓向來獲利可觀的瓶裝水及飲料大廠,如可口可樂、雀巢、百事可樂與SABMiller等公司的銷售遭侵蝕,但他們更擔心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環保殺手的負面感觀。

在Arnhold & S. Bleichroeder管理全球飲料基金的迪克森表示:「水是新世代的石油。」據估計,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陰影中,2025年很可能增加至三分之二。

水價目前雖然相對偏低,但情況已經逐漸改觀。為了保護水資源並鼓勵節約與再生回收,世界許多地區已經開始制定新的水價機制,歐盟計畫2010年起開始對用水課稅。

全球供水目前約有七成使用在農業上,工業用水則佔兩成,但仰賴農業的工業,從肉品工廠到牛仔褲公司,須面對的問題絕對不只是自己的用水量。

SABMiller公司與可口可樂、百事可樂等大廠,近來開始統計水足跡(Water Footprint),結果發現如果把整個產品供應鏈用水量加起來,是飲料公司本身用水的34倍。

雀巢公司 加州設廠觸礁
以SABMiller公司為例,工廠每生產1公升啤酒,直接要耗用4.5公升的水,乘以34後,每公升啤酒的水足跡等於153 公升。依此公式計算,SABMiller去年全球生產啤酒的水足跡,高達8.4兆公升,這個數量大約是冰島全國2004年用水量的兩倍!

水資源與環保意識高漲,也使國際飲料大廠動輒得咎,例如,雀巢公司2003年原本打算在加州的麥克勞(McCloud)市興建一座瓶裝工廠,但在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抗議反對下,全案已經觸礁。當地居民不但擔心工廠對環境可能帶來的衝擊,更害怕雀巢會就此霸佔當地寶貴的水資源。

雀巢隨後雖然很有誠意,願意展開為期三年的水資源與環保評估,但該公司北美執行長傑佛瑞(Kim Jeffery)悲觀認為,工廠興建之日仍然遙遙無期。他說:「說到底,如果居民不想我們在當地出現,我們不會硬來。」

Bevmark企業顧問公司總裁皮爾科表示,有關環保等敏感議題,企業的作為是否迎合消費者的想法,極為關鍵,原因是市場極為擁擠,消費者一旦不再捧場,就很難把他們找回來。他說:「與消費者作對,你就玩完了。」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碳交易的故事

氣候大拍賣